“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產品如何新鮮速遞?
承擔保障疫苗安全配送的冷鏈物流一旦發生“斷鏈”,將會產生哪些安全隱患?
冷鏈物流全鏈條溫度可控和食品藥品流通領域減少損耗之間有何聯系?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加強冷庫綠色節能建設又有何現實意義?
1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緊密圍繞冷鏈物流體系、產銷地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服務、冷鏈物流創新、冷鏈物流支撐及冷鏈物流監管體系等方面,對冷鏈物流的全流程、全環節、全場景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規劃》明確,要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到2025年,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
作為冷鏈物聯網新興企業,我們一起來看看,新文件中有哪些和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綠色化冷鏈物流配套設備領域相關的內容吧。
數字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冷鏈物流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冷”,而是要求更安全和新鮮。那么,該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呢?積淀下來的26年創新研發實力,是精創及時應對百姓需求的壓艙石。由200余名研發工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始終專注于冷鏈溫控及聯網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可靠性的提升。
以技術創新為舵,以數據服務為槳,精創逐步從硬件產品過渡到以提供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為主的冷鏈物聯網企業。“精益求精,創新科技”的品牌理念使得精創不斷突破邊界,謀得快速發展,每年穩定向市場推出冷鏈測控新產品。今年9月,在第四屆“中國造•隱形冠軍”長青峰會上,精創電氣更是代表冷鏈裝備服務企業,獲得了工業制造領域的重磅獎項——“中國造•隱形冠軍”榮譽稱號。
智能化
冷鏈物流的低溫環境和實時監控等特性,注定其實施智能化的難度相比常溫庫要求更高,也更復雜。作為冷鏈物聯網領域知名的配套設備供應商,精創電氣擁有業內先進的智能制造工廠,每年可向市場供應300余萬套冷鏈物聯網控制監測設備,為全冷鏈場景下廣大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創新產品,用創新和制造能力服務產業發展。精創國家級CNAS科研實驗室受到國家認可,可提供專業高效的校準服務,經過該實驗室校準的冷鏈配套設備達到國際互認水平,從側面反映出精創產品具備充分的權威性和市場競爭力。
眾所周知,冷鏈在運輸、儲存、配送環節都有可能斷鏈,導致冷鏈運輸的食品或藥品脫冷變質。要實現冷鏈不“斷鏈”,重點在于溫度監測與及時預警。因此,智能化溫濕度監測成為保障冷鏈安全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ldquo;安全”“合規”和“可視化”的精創冷云平臺,將冷庫電控系統、記錄儀設備與物聯網云技術完美結合,讓溫濕度數據監測貫穿于整個冷鏈儲藏和運輸過程中,給客戶提供了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標準化
以冷庫為例,由于缺乏標準,很多工程商憑經驗建造和維修冷庫,只要能冷藏、冷凍就行,缺乏標準化概念。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制冷系統整體能效不達標,耗能高,更有甚者會引起火災,造成嚴重損失。作為第一個在行業內推動電控箱標準化的企業,精創電氣始終致力于冷鏈行業標準化建設的推廣與應用,參與起草了《溫度指示控制儀檢定規程》《易腐食品冷藏鏈溫度檢測方法》《餐飲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冷鏈溫度記錄儀》《冷藏、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存儲》《醫學檢測生物樣本冷鏈物流運作規范》等2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精創的產品創新持續圍繞“行業標準化戰略”展開。智能化的儀表工具將成為推動冷鏈設施建設標準化的利器。比如,借助LMG-10智能歧管儀,通過智能化手段來測量制冷設備維修過程中各項參數指標是否處于正常范圍,幫助維修工程師科學判斷和調試制冷設備達到最佳狀態,從而確保設備的良性運轉。
綠色化
應用物聯網技術和冷云平臺,精創電氣實現了制冷系統的實時監測、數據分析、多重報警方式,保證了冷庫系統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通過智能化管理,精創電氣的冷庫電控系統可實時監控壓縮機電流、電壓及系統的過熱度等信息,對冷庫實行遠程控制、能耗管理,有效降低了不必要的電力消耗。在當下講究綠色環保的社會環境下,精創電氣的社會價值更加凸顯。
《規劃》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制定了藍圖,作為冷鏈產業大環境中的一員,精創電氣備受鼓舞,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之道,始終把客戶需求放到第一位,堅持產品第一主義,深入冷鏈行業細分領域,不斷發揮標準制定技術委員會的引領示范作用,努力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龍頭企業!